esb世博网

【健康时报网】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esb世博网新冠疫苗研发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1-01-26

       阅读提要:疫苗的验证时间,远远长于研发时间。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esb世博网就是要检测疫苗是否安全!” 杨晓明董事长回忆说,“当时,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有4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他们被称为“新冠疫苗四君子”。

       阅读提要:

       ■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杨晓明董事长就是第一批接种疫苗志愿者的4个人之一。为了验证疫苗有效性,杨晓明从注射疫苗起,就定期进行采血抗体检测。接种前1天采血1管、接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血5管……至今,他已采血60管,约300毫升。采血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身体是否有抗体,以此来判断新冠疫苗是否具有保护力。

       ■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从项目立项到上市仅用了335天,但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每天要穿非常厚的防护服,穿脱一次很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甚至后来还穿着纸尿裤,每天在实验室里面一干就是19个小时。

       ■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杨晓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举国之力;多年的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经验以及技术积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以及研究员夜以继日的付出。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已接种6万人,入组接种人数全球第一;志愿者涵盖125个国籍,覆盖人群及其所属国别量全球第一。

       ■从临床观察的设计来说,所有年龄段都进行了观察,都做了人群临床试验数据。3至17岁属于青少年组,18至59岁是青壮年组,60岁以上是一组。之所以目前限制在18到59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青壮年组入组最早,数据最完整,是首先推荐接种的人群。3至17岁年龄段正在申报,2021年3月份之前预计可以扩大到这个年龄段。

       ■在海外临床试验期间,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在参加完一次外事活动后回到酒店,外方人员不经意地告诉他,刚刚会见的是新冠感染者。而当时朱京津与其会谈时的距离不足2米。朱京津先是心里一惊,然后释然:“问题不大,咱们不都打疫苗了吗,我对咱们的疫苗有信心!”结果也正如朱京津所言,同行所有中方人员无一感染。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王振雅)“中国第一支新冠疫苗是全球新冠疫苗中的优等生,一个疫苗是否成功包含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而我的自信来自于esb世博网这四个因素全部满足。”2021年1月20日,作为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贺茂杰摄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至2021年1月20日,全国新冠疫苗已接种超1500万人。

       亲身试验,董事长第一批率先接种

       2020年3月23日,作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者之一,杨晓明撸起了袖子在自己的胳膊上扎下了一针,成为了最早的接种者之一。

       “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要靠数据说话。”这是杨晓明一直坚持的观点。

       自2020年1月19日以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成立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安排数亿研发资金,布局三个研究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灭活疫苗由中国生物两个科研攻关团队同时推进。2020年2月1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的紧急立项。

       疫苗的验证时间,远远长于研发时间。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esb世博网就是要检测疫苗是否安全!” 杨晓明董事长回忆说,“当时,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有4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他们被称为“新冠疫苗四君子”。

       杨晓明解释,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将病毒“杀死”。虽然只是一个“死”病毒,但仍具有免疫原性,esb世博网的免疫系统还认得它,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为了验证疫苗有效性,杨晓明从注射疫苗起,就定期进行采血抗体检测。接种前1天采血1管、接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血5管……至今,他已采血60管,约300毫升。杨晓明说,“采血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身体是否有抗体,以此来判断新冠疫苗是否具有保护力。”也正是亲身体验的结果,让杨晓明董事长更加有信心:中国新冠疫苗,能成!

       第二波有38人,第三波138人……2020年4月12日,中国生物获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时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后续在国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显示良好结果,且进展好于预期。

       2020年12月23日,在中国esb世博网集团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请1个月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宣布其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2020年12月30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公布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疫苗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34%,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52%。

       “这些数据的意思是,接种疫苗后100%产生抗体。100个接种疫苗的人里79个不会感染病毒,即使感染病毒也是轻症,不会转重症。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50%标准线。”杨晓明说。

       针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达到50%以上就可以批准上市使用,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该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结果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也正因此,2020年12月30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获批附加条件上市。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研发人员。中国生物供图

       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从项目立项到上市仅用了335天。“但一定要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杨晓明说。

       “新冠疫苗的研发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每天要穿非常厚的防护服,穿脱一次很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甚至后来还穿着纸尿裤,每天在实验室里面一干就是19个小时,凌晨三四点钟才能脱下防护服,回到休息区。”杨晓明说。

       从项目立项到上市的335个日日夜夜里,他们都在与病毒“抢”时间。

       疫苗研发速度快有三个主要因素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研制的新冠疫苗。中国生物供图

       “最开始做的时候,esb世博网也担心过疫苗研发不出来。”回忆起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杨晓明董事长百感交集。回头看为何中国生物能够跑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速度,杨晓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杨晓明总结为“举国之力”。2020年2月1日,esb世博网中国生物获得了科技部“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2月14日,科研攻关团队获得了纯化抗原。2月16日起,开始动物有效性实验。2月25日,开始进行保护性研究。2月28日,开始临床注册生产疫苗。3月18日,按照要求完成了三批疫苗的生产……

       高效的研发背后,是由“串联”改“并联”的应急审批机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由卫健委、科技部等10多个部门组成。”杨晓明介绍,“esb世博网疫苗研发所需的所有要素,都可以通过专班进行24小时的协调和运转,疫苗研发遇到任何环节问题,随时给专班打电话汇报,随时解决,这是以前疫苗研发所没有的。”

       杨晓明解释,过去的动物试验是串联式,小鼠试验做完后做大鼠试验,然后再做豚鼠试验,此后还有兔子、猴子等七种动物试验,每做完一组动物试验,都要等到数据结果出来并达标后,才能够进入下一步。而且每种要分好几组,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来寻找最佳剂量。而此次是“并联”式试验,即七种动物同时做,用做一种动物试验的时间,同时做完七种。如此一来,虽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劳动量无疑增加了七倍,但是动物试验的时间也缩短了七倍,大大提高了疫苗的研发效率。

       第二个因素,杨晓明认为是:“多年的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经验以及技术积累的结果。”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始于1919年,前身为中央防疫处,其历史沿革就代表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最早生产牛痘、霍乱、流脑、百白破疫苗的企业。人用疫苗年产50种,年产量超7亿剂次,居全球第六位。在我国,提供超过80%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在灭活疫苗方面,esb世博网企业科研攻关突破了许多瓶颈,比如生物反应器工艺等。整体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不断迭代更新,到现在可以说灭活疫苗在产业化方面,基本没有技术瓶颈。”杨晓明认为,成熟的灭活疫苗技术路线是新冠灭活疫苗大规模快速生产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因素,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以及研究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杨晓明介绍,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研发有两个团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团队启动了“背靠背”的科技攻关竞赛,这个新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竞争动力,也是疫苗研发的“双保险”。

       研发团队带头人杨晓明也有丰富的疫苗研发经验。从事生物制品研究35年,他参与过百日咳菌体疫苗、流脑疫苗等疫苗的生产管理工作,还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人SARS免疫球蛋白的研制”项目,主持“SARS灭活疫苗研究”等课题。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中国第一支新冠疫苗,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国际临床Ⅲ期试验批件的新冠疫苗,涵盖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人群,并已在中国、阿联酋、巴林正式上市。在阿联酋等国家III期试验有效率达86%,14天2针抗体阳转率100%,重症患者保护率达100%,保证6个月有效期。

       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已接种6万人,入组接种人数全球第一;志愿者涵盖125个国籍,覆盖人群及其所属国别量全球第一。

       附条件上市并非疫苗不安全

       还有些公众感到困惑,为何新冠疫苗是附条件上市?杨晓明介绍,“附条件上市,并不是说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得到认可,而是针对生产企业和研究人员留的‘家庭作业’需要完成。”

       按照我国附条件上市工作方案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目前观察到的保护性数据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符合附条件上市要求。新冠疫苗作为一种创新型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持续观察。随着Ⅲ期临床的继续推进,疫苗有效性还将持续观察,获得长期保护率数据。

       “根据要求III期临床研究,需要对6万接种者进行长达1年的观察,因此,III期临床研究还未完成,大量持久性、有效性数据还在一步步完善,而这些并不针对疫苗本身,而是需要给疫苗生产企业以及研究人员去不断收集研究数据”。杨晓明说。

       目前,中国、阿联酋、巴林等地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还将继续观察监测抗体的持久性。“因为我是第一个接种者,所以至今9个月以来一直在观察自己全身的反应。”杨晓明告诉记者,“应该说自接种疫苗以来,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工作、睡觉都正常。”

       “一旦抗体结果水平低于保护线,就需要重新接种疫苗。而像我一样,很多接种志愿者都要进行抗体采血检测,来验证疫苗有效期,抗体是否属于高水平保护状态。从接种疫苗到现在,已经9个多月,抗体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杨晓明介绍。

       “病毒不断变异,疫苗研发在前,对于后来出现病毒变异株是否有效也是研究课题之一。如美国、英国、俄罗斯出现病毒突变株,北京新发地、黑龙江、新疆疫情中的病毒等,截止目前esb世博网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灭活疫苗有效覆盖了目前出现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此外,杨晓明介绍,从临床观察的设计来说,所有年龄段都进行了观察,都做了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3至17岁属于青少年组,18至59岁是青壮年组,60岁以上是一组。其实全部年龄段都能够接种,之所以目前限制在18到59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青壮年组入组最早,数据最完整,是首先推荐接种的人群。3至17岁年龄段正在申报,2021年3月份之前预计可以扩大到这个年龄段。

       不过,以上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的数据验证,用杨晓明的话来说:疫苗验证时间比研发时间要长。

       “esb世博网对中国疫苗有信心!”

       “都接种了esb世博网的疫苗了吧?要对esb世博网的疫苗有信心!”杨晓明笑着对记者说。

       在海外临床试验期间,作为团长的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曾带领核心人员出席了一系列活动。一次,朱京津在参加完一次外事会见后回到酒店,外方人员不经意地告诉他,刚刚会见的是新冠感染者,还特意解释说是轻症。而当时,朱京津与其会谈时的距离不足2米。

       听闻此言,朱京津先是心里一惊,然后释然地说:“问题不大,咱们不都打疫苗了吗,我对咱们的疫苗有信心!”结果也正如朱京津所言,同行所有中方人员并未出现新冠感染的情况。

       “疫苗是终结疫情的杀手锏。”杨晓明说,接种疫苗的目的是阻断病毒传播,疫苗除了保护接种的人外,最终形成免疫屏障,即使不接种的人感染了,也能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0年7月份以来,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累计完成300多万剂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截至12月下旬,7.2万人赴境外高风险地区,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

       为保障疫苗生产、运输、注射到人体的全过程安全,杨晓明介绍,“每一支疫苗都有一个码,像身份证一样,疫苗的制造过程、疫苗打给谁都能查出来。”

       据以往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结合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显示保护率,理论上需要70%~85%左右的人群接种疫苗,才可能建立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以此来算,中国要接种的人数范围在9亿至12亿人。这就考验生产企业的产能及运输能力。我国新冠疫苗冷藏条件是2℃~8℃,符合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冷链运输的条件。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车间。中国生物供图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建成新冠灭活疫苗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和认证后已投入规模化生产,其中北京生产基地设计2020年产能为1.2亿剂,扩建后,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10亿剂。

       良好运输能力与产能提高了新冠疫苗可及性,而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实现疫苗的可负担性。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的努力,让全民“应接尽接”不只是一句口号。

       在杨晓明看来,“人类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共存,互相有斗争,互相有依赖。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攻击,esb世博网并非束手无策。科技的进步让esb世博网人类面对病毒时可以主动作为,终有一天,esb世博网能够通过疫苗干预等方式,让人类社会化险为夷”。

《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esb世博网新冠疫苗研发的背后》一文在健康时报三版发表

       相关阅读

       1.疫苗有效率是多少?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有效率达79.34%。

       2.疫苗效果能持续多长时间?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在国内I/Ⅱ期临床研究和海外Ⅲ期临床研究中都进行了抗体的持久性观察,根据新冠灭活疫苗I/Ⅱ期临床研究,6个月以上观察数据显示,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最早注射疫苗的志愿者已经9个多月,抗体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后续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3.哪些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两针间隔3~4周,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年龄在18岁以上、无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

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的人群,不适合接种。

       4.接种后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与其他任何灭活疫苗类似,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等,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严重异常反应通常是指接种后发生危及生命、或造成伤残、失能等情形,需要采取现场急救和住院治疗等措施。

       根据目前掌握的我国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没有此类严重异常反应情况发生。

       5.打了新冠疫苗后是否还需要戴口罩?

       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但是,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

版权所有:esb世博网集团
【健康时报网】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esb世博网新冠疫苗研发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1-01-26

       阅读提要:疫苗的验证时间,远远长于研发时间。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esb世博网就是要检测疫苗是否安全!” 杨晓明董事长回忆说,“当时,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有4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他们被称为“新冠疫苗四君子”。

       阅读提要:

       ■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杨晓明董事长就是第一批接种疫苗志愿者的4个人之一。为了验证疫苗有效性,杨晓明从注射疫苗起,就定期进行采血抗体检测。接种前1天采血1管、接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血5管……至今,他已采血60管,约300毫升。采血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身体是否有抗体,以此来判断新冠疫苗是否具有保护力。

       ■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从项目立项到上市仅用了335天,但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每天要穿非常厚的防护服,穿脱一次很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甚至后来还穿着纸尿裤,每天在实验室里面一干就是19个小时。

       ■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杨晓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举国之力;多年的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经验以及技术积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以及研究员夜以继日的付出。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已接种6万人,入组接种人数全球第一;志愿者涵盖125个国籍,覆盖人群及其所属国别量全球第一。

       ■从临床观察的设计来说,所有年龄段都进行了观察,都做了人群临床试验数据。3至17岁属于青少年组,18至59岁是青壮年组,60岁以上是一组。之所以目前限制在18到59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青壮年组入组最早,数据最完整,是首先推荐接种的人群。3至17岁年龄段正在申报,2021年3月份之前预计可以扩大到这个年龄段。

       ■在海外临床试验期间,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在参加完一次外事活动后回到酒店,外方人员不经意地告诉他,刚刚会见的是新冠感染者。而当时朱京津与其会谈时的距离不足2米。朱京津先是心里一惊,然后释然:“问题不大,咱们不都打疫苗了吗,我对咱们的疫苗有信心!”结果也正如朱京津所言,同行所有中方人员无一感染。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王振雅)“中国第一支新冠疫苗是全球新冠疫苗中的优等生,一个疫苗是否成功包含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而我的自信来自于esb世博网这四个因素全部满足。”2021年1月20日,作为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贺茂杰摄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至2021年1月20日,全国新冠疫苗已接种超1500万人。

       亲身试验,董事长第一批率先接种

       ;2020年3月23日,作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者之一,杨晓明撸起了袖子在自己的胳膊上扎下了一针,成为了最早的接种者之一。

       “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要靠数据说话。”这是杨晓明一直坚持的观点。

       自2020年1月19日以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成立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安排数亿研发资金,布局三个研究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灭活疫苗由中国生物两个科研攻关团队同时推进。2020年2月1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的紧急立项。

       疫苗的验证时间,远远长于研发时间。2020年3月23日,第一波志愿者就开始接种了。“esb世博网就是要检测疫苗是否安全!” 杨晓明董事长回忆说,“当时,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有4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他们被称为“新冠疫苗四君子”。

       杨晓明解释,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将病毒“杀死”。虽然只是一个“死”病毒,但仍具有免疫原性,esb世博网的免疫系统还认得它,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为了验证疫苗有效性,杨晓明从注射疫苗起,就定期进行采血抗体检测。接种前1天采血1管、接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血5管……至今,他已采血60管,约300毫升。杨晓明说,“采血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身体是否有抗体,以此来判断新冠疫苗是否具有保护力。”也正是亲身体验的结果,让杨晓明董事长更加有信心:中国新冠疫苗,能成!

       第二波有38人,第三波138人……2020年4月12日,中国生物获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时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后续在国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显示良好结果,且进展好于预期。

       2020年12月23日,在中国esb世博网集团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请1个月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宣布其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2020年12月30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公布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疫苗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34%,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52%。

       “这些数据的意思是,接种疫苗后100%产生抗体。100个接种疫苗的人里79个不会感染病毒,即使感染病毒也是轻症,不会转重症。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50%标准线。”杨晓明说。

       针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达到50%以上就可以批准上市使用,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该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结果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也正因此,2020年12月30日,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获批附加条件上市。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研发人员。中国生物供图

       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从项目立项到上市仅用了335天。“但一定要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杨晓明说。

       “新冠疫苗的研发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每天要穿非常厚的防护服,穿脱一次很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甚至后来还穿着纸尿裤,每天在实验室里面一干就是19个小时,凌晨三四点钟才能脱下防护服,回到休息区。”杨晓明说。

     ;  从项目立项到上市的335个日日夜夜里,他们都在与病毒“抢”时间。

       疫苗研发速度快有三个主要因素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研制的新冠疫苗。中国生物供图

       “最开始做的时候,esb世博网也担心过疫苗研发不出来。”回忆起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杨晓明董事长百感交集。回头看为何中国生物能够跑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速度,杨晓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杨晓明总结为“举国之力”。2020年2月1日,esb世博网中国生物获得了科技部“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2月14日,科研攻关团队获得了纯化抗原。2月16日起,开始动物有效性实验。2月25日,开始进行保护性研究。2月28日,开始临床注册生产疫苗。3月18日,按照要求完成了三批疫苗的生产……

       高效的研发背后,是由“串联”改“并联”的应急审批机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由卫健委、科技部等10多个部门组成。”杨晓明介绍,“esb世博网疫苗研发所需的所有要素,都可以通过专班进行24小时的协调和运转,疫苗研发遇到任何环节问题,随时给专班打电话汇报,随时解决,这是以前疫苗研发所没有的。”

       杨晓明解释,过去的动物试验是串联式,小鼠试验做完后做大鼠试验,然后再做豚鼠试验,此后还有兔子、猴子等七种动物试验,每做完一组动物试验,都要等到数据结果出来并达标后,才能够进入下一步。而且每种要分好几组,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来寻找最佳剂量。而此次是“并联”式试验,即七种动物同时做,用做一种动物试验的时间,同时做完七种。如此一来,虽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劳动量无疑增加了七倍,但是动物试验的时间也缩短了七倍,大大提高了疫苗的研发效率。

       第二个因素,杨晓明认为是:“多年的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经验以及技术积累的结果。”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始于1919年,前身为中央防疫处,其历史沿革就代表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最早生产牛痘、霍乱、流脑、百白破疫苗的企业。人用疫苗年产50种,年产量超7亿剂次,居全球第六位。在我国,提供超过80%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在灭活疫苗方面,esb世博网企业科研攻关突破了许多瓶颈,比如生物反应器工艺等。整体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不断迭代更新,到现在可以说灭活疫苗在产业化方面,基本没有技术瓶颈。”杨晓明认为,成熟的灭活疫苗技术路线是新冠灭活疫苗大规模快速生产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因素,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以及研究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杨晓明介绍,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研发有两个团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团队启动了“背靠背”的科技攻关竞赛,这个新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竞争动力,也是疫苗研发的“双保险”。

       研发团队带头人杨晓明也有丰富的疫苗研发经验。从事生物制品研究35年,他参与过百日咳菌体疫苗、流脑疫苗等疫苗的生产管理工作,还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人SARS免疫球蛋白的研制”项目,主持“SARS灭活疫苗研究”等课题。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中国第一支新冠疫苗,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国际临床Ⅲ期试验批件的新冠疫苗,涵盖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人群,并已在中国、阿联酋、巴林正式上市。在阿联酋等国家III期试验有效率达86%,14天2针抗体阳转率100%,重症患者保护率达100%,保证6个月有效期。

       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已接种6万人,入组接种人数全球第一;志愿者涵盖125个国籍,覆盖人群及其所属国别量全球第一。

       附条件上市并非疫苗不安全

       还有些公众感到困惑,为何新冠疫苗是附条件上市?杨晓明介绍,“附条件上市,并不是说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得到认可,而是针对生产企业和研究人员留的‘家庭作业’需要完成。”

       按照我国附条件上市工作方案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目前观察到的保护性数据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符合附条件上市要求。新冠疫苗作为一种创新型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持续观察。随着Ⅲ期临床的继续推进,疫苗有效性还将持续观察,获得长期保护率数据。

       “根据要求III期临床研究,需要对6万接种者进行长达1年的观察,因此,III期临床研究还未完成,大量持久性、有效性数据还在一步步完善,而这些并不针对疫苗本身,而是需要给疫苗生产企业以及研究人员去不断收集研究数据”。杨晓明说。

       目前,中国、阿联酋、巴林等地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还将继续观察监测抗体的持久性。“因为我是第一个接种者,所以至今9个月以来一直在观察自己全身的反应。”杨晓明告诉记者,“应该说自接种疫苗以来,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工作、睡觉都正常。”

       “一旦抗体结果水平低于保护线,就需要重新接种疫苗。而像我一样,很多接种志愿者都要进行抗体采血检测,来验证疫苗有效期,抗体是否属于高水平保护状态。从接种疫苗到现在,已经9个多月,抗体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杨晓明介绍。

     ;  “病毒不断变异,疫苗研发在前,对于后来出现病毒变异株是否有效也是研究课题之一。如美国、英国、俄罗斯出现病毒突变株,北京新发地、黑龙江、新疆疫情中的病毒等,截止目前esb世博网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灭活疫苗有效覆盖了目前出现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此外,杨晓明介绍,从临床观察的设计来说,所有年龄段都进行了观察,都做了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3至17岁属于青少年组,18至59岁是青壮年组,60岁以上是一组。其实全部年龄段都能够接种,之所以目前限制在18到59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青壮年组入组最早,数据最完整,是首先推荐接种的人群。3至17岁年龄段正在申报,2021年3月份之前预计可以扩大到这个年龄段。

       不过,以上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的数据验证,用杨晓明的话来说:疫苗验证时间比研发时间要长。

       “esb世博网对中国疫苗有信心!”

       “都接种了esb世博网的疫苗了吧?要对esb世博网的疫苗有信心!”杨晓明笑着对记者说。

       在海外临床试验期间,作为团长的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曾带领核心人员出席了一系列活动。一次,朱京津在参加完一次外事会见后回到酒店,外方人员不经意地告诉他,刚刚会见的是新冠感染者,还特意解释说是轻症。而当时,朱京津与其会谈时的距离不足2米。

       听闻此言,朱京津先是心里一惊,然后释然地说:“问题不大,咱们不都打疫苗了吗,我对咱们的疫苗有信心!”结果也正如朱京津所言,同行所有中方人员并未出现新冠感染的情况。

       “疫苗是终结疫情的杀手锏。”杨晓明说,接种疫苗的目的是阻断病毒传播,疫苗除了保护接种的人外,最终形成免疫屏障,即使不接种的人感染了,也能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0年7月份以来,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累计完成300多万剂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截至12月下旬,7.2万人赴境外高风险地区,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

       为保障疫苗生产、运输、注射到人体的全过程安全,杨晓明介绍,“每一支疫苗都有一个码,像身份证一样,疫苗的制造过程、疫苗打给谁都能查出来。”

       据以往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结合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显示保护率,理论上需要70%~85%左右的人群接种疫苗,才可能建立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以此来算,中国要接种的人数范围在9亿至12亿人。这就考验生产企业的产能及运输能力。我国新冠疫苗冷藏条件是2℃~8℃,符合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冷链运输的条件。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车间。中国生物供图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建成新冠灭活疫苗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和认证后已投入规模化生产,其中北京生产基地设计2020年产能为1.2亿剂,扩建后,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10亿剂。

       良好运输能力与产能提高了新冠疫苗可及性,而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实现疫苗的可负担性。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的努力,让全民“应接尽接”不只是一句口号。

       在杨晓明看来,“人类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共存,互相有斗争,互相有依赖。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攻击,esb世博网并非束手无策。科技的进步让esb世博网人类面对病毒时可以主动作为,终有一天,esb世博网能够通过疫苗干预等方式,让人类社会化险为夷”。

《中国新冠疫苗为什么行?esb世博网新冠疫苗研发的背后》一文在健康时报三版发表

       相关阅读

       1.疫苗有效率是多少?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有效率达79.34%。

       2.疫苗效果能持续多长时间?

       esb世博网集团中国生物在国内I/Ⅱ期临床研究和海外Ⅲ期临床研究中都进行了抗体的持久性观察,根据新冠灭活疫苗I/Ⅱ期临床研究,6个月以上观察数据显示,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最早注射疫苗的志愿者已经9个多月,抗体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后续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3.哪些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两针间隔3~4周,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年龄在18岁以上、无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

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的人群,不适合接种。

       4.接种后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与其他任何灭活疫苗类似,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等,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严重异常反应通常是指接种后发生危及生命、或造成伤残、失能等情形,需要采取现场急救和住院治疗等措施。

       根据目前掌握的我国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没有此类严重异常反应情况发生。

       5.打了新冠疫苗后是否还需要戴口罩?

       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但是,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

版权所有:esb世博网集团